1.順光(前光):
擺上中下燈位置,亮暗部差控制在1.5EV內,類型有平光,蝶光,蘋果光蝶光要讓鼻下有影子看起來像隻蝴蝶,但陰影遮到嘴巴算失敗作品。蘋果光則上下夾光,可消鼻影或眼帶上燈針對大臉者可削點肉,下燈針對小臉者有修補效果。
2.斜光:
通常為45度角,三角光(林布蘭光) 三角光要讓臉頰有一倒三角形亮部,若燈打到嘴角變亮則為失敗作品。
3.偏光:
通常為10度角,可以把鼻子塑的更挺,可由拍斜光時再轉更多角度做變化。
4.側光:
90度角的光,同偏光,不過營造出的暗部更多。
5.後側光:
又為邊緣線光,後10度的位置,可以把臉頰的旁線打亮。
6.逆光;
大多低色調用,較暗背景等或是背燈打亮背景大於主體1EV,則主體邊緣會呈柔焦亮化。
7.頂光;
打頭髮,通常不是燈擺在主體正上,而是有點後移。
8.外圍線光;
高色調用,較亮背景等,因亮背景反射回主體,主體邊緣會有一條淺淺的暗線光圍約多主體1EV。
空白人生 收集編輯 戊子年甲子月辛卯日酉時
block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光源角度的影響
根據「光源」、「被攝主體」和「相機」三者拍攝時的位置與角度不同,可將光源分為「順光」、「逆光」、「側光」、「頂光」四種。
a順光 ( Center light ):
以主體而言,從相機方向而來的光稱為「順光」或是「正面光」或是「正光」,在順光的條件下,正對相機的一面可以獲得充足的光線,光線的分布也很均勻,明暗度(亮部和暗部)不會有明顯差異,可以表現出拍攝當下的「色彩」、「線條」和「氣氛」。
b側光 ( Side light ):
側光來置於相機的左右兩側,被攝物正面一邊受光線的照射,影子修長,另一邊形成陰影(暗部),由於亮部及暗部之間形成對比且逐漸增減,所以可以營造出層次感與立體感。
c逆光 (Rear light ):
逆光為主體背後方所射過來的光線,主體的正面變成暗部但輪廓卻很明顯。逆光下拍攝是很好表現「人物」、「景物輪廓」、「線條」和「立體感」的光源環境。
d頂光 (Top light ):
頂光為主體正上方直接照射的光源,如正午十二點的日光,在使種光源拍攝人物,人物眼鼻下方皆會產生陰影,與頭頂上的受光處形成「強烈的」明暗對比。所以此類照片當然不好看,而且會使主體平面化且缺乏層次感。
空白人生之攝影筆記 2008.12.14
備註:任何形式之轉載請告知。
block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